《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重 点】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难 点】会用尺和表测平均速度
【教 具】停表、卷尺
【课 型】科学探究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什么是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各有什么特点?
二.进行新课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的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
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
本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100米跑中速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测平均速度
准备阶段:
(1)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
(2)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练习秒表的使用。
(3)选出男女运动员各一名。
实施阶段:
(1)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20、30、40m处
(2)男女运动员分别跑完40m路程。
(3)4位记时员记录男女运动员各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间,并填写在下表中: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计算平均速度,填写在下表中:
| V1 (10m内) | V2 (20m内) | V3 (30m内) | V4 (40m内) |
男 |
|
|
|
|
女 |
|
|
|
|
结论:
三.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反思】
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由速度公式v=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测出前半段路程和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和t2,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两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v1和v2。(1)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2)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中点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用通过全程所用的总时间减去通过上半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即为通过下半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所以要求小车必须从斜面最上端滑下。否则会导致通过下半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偏大。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原因是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的平均速度偏______.(选填“大”或“小”)(1)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秒表,并代入公式v=进行计算;(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由此可以判断出各段平均速度的大小.(1)实验中要利用公式v=计算小车平均速度;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3)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是变速直线运动;(4)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5)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v=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大.故答案为:(1)v=;刻度尺;秒表;(2)较小;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3)变速;(4)V3>V1>V2;(5)大.
点击阅读原文看全部教学内容及下载完整全册word试卷教案及PPT课件